越來越多人家居裝修時加添燈槽,燈光柔和,整齊好看之餘,室內天花看起來高一點。不過網上一搜就出現千奇百趣中伏苦主吐苦水,常見的燈槽伏有三個:
1.書枱燈太光
雖然燈槽本身已減弱了光管光線,但長光管跟人距離始終太近,而一般師傅只會給你白燈、自然燈及黃燈作選擇,有時用了白燈或自然燈,太亮的光線還是會讓人眼睛累又刺眼,結果好多人發現工作枱不能久坐,眼太累,矛盾。AnI Interiors Ltd項目經理陳國雅提醒,選用亮度在4000K左右的自然光光管就最適合了。
解決的方法是找個低色溫一點的光管。我們大概是外面講的自然光光管 或4000K左右的光管就適合了;或者在燈槽底加一片磨砂膠片、轉用一顆顆的小射燈或LED燈帶,都可緩和亮度。
2.燈槽黑影
一般天花板燈槽,都有足夠闊度,讓兩條光管的頭尾重叠着擺,以補充光管頭尾沒有的光源。但因為燈槽高度跟深度要合比例,有些地台、櫃邊的燈槽不夠空間讓兩條光管叠着排,中間沒燈的地方就會有個礙眼的黑影。
解決方法就可以選用LED燈帶,一顆顆的小燈泡要多長剪多長,完整無縫,解決黑影。但另一個問題是燈帶總連着一個核突火牛,你要找地方收起它。
3.燈槽裂痕
因為裝修本來就訂購大量木,所以你不說,裝修師傅都會用給你造木燈㷮,省原料費嘛,但木與木之間的接口會因熱脹冷縮而扯開了油漆。
解決方法是在燈槽底部加一層石膏板,石膏板熱脹冷縮的程度沒木板利害,雖然用得三、四年,石膏板還是會有細細的裂痕,但對比起木板一年左右就大大條裂痕耐用多了。不過價錢也是雙倍,一般都是辦公室在用,你就得衡量得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