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嘩。你現場睇到差不多都中晒伏喎!我哋班師傅機乎要全部大執!」甫入屋,有28年裝修經驗的裝修判頭Frankie叉著腰,豪氣推介。如因為量錯呎吋,要砍掉一角才放得入房的沙發;圖案完全拼不起來的通花籬芭;顏色一撻撻的木條等,一屋都係伏。係人都知「淘寶冇假貨。」但大陸建材款式多,價錢平,還是很吸引的。於是今次的事主,不,是屋主就親自北上,看著實物來買建材,差極有譜。結果因為屋主對建材認識有限,忽略了建材大小、質量、實用及運輸捐壞問題,問題多多。重買建材多花的錢都濕濕碎,但待裝修師傅做好一次、發現中伏、買料補救而你要多給的人工及時間,可能已足夠你一開始在香港買更好的料了。
伏一:DIY組合燈
一般大陸買燈,送來的不是一整盞的燈,而是一堆電線組件。Frankie:「裏面牽涉電金方面知識,所以一般用家是沒辦法處理的。」餐廳角落的「海膽燈」,由卅多條木條組成,木條一端有螺紋,把它擰上燈座就好。不過螺紋滑牙,唯有逐條用膠水秥著。說明書上半小時的組合功夫,結果花了半天。
伏二:軟皮蛇燈軌
這條燈軌看起來正正常常,但安裝時才發現質料太薄,Frankie雙手一扭就變成紐紋,彈性極佳,但完全不夠力承托射燈重量,「路軌燈掛上去後,燈軌變形,電源不能接觸。而且燈軌扭得太利害,燈會滑牙掉下來,好危險。」只能放棄在港重新買過。
伏三:讓這一幅膠板傾瀉下來
牆上以膠地板作裝飾。膠地板本身沒問題,主要要注意厚薄度。問題出在地板膠水,大大桶的地板膠只售百多元一桶,質地極稀,黏力不夠,貼好的地板隔天就泊起,塵由小孔飄入,即使你再黏都不夠貼伏。Frankie建議買美國質地較濃的油性地板膠,價錢約是大陸的三倍,黏力特強。